2024-12-17
“再走丝绸路 同品故乡茶”研学营2.0 马中青年共谱茶文化交流新篇章
时隔不到半年,浙江外国语学院再度携手马中文化旅游促进会,举办“再走丝绸路 同品故乡茶”中马青年共向未来研学营2.0,24名浙江外国语学院及北京大学师生跨越千里从中国来到马来西亚,在2024年12月1日至6日走访了马六甲、吉隆坡、金马伦高原等地,近距离感受马来西亚多元文化,以及马来西亚茶文化的独特魅力。
本次活动再次获得彭亨州旅游局的大力支持,并邀得马来亚大学作为学术合作单位。延续上届以茶为媒推动跨文化交流的理念,研学营活动汇聚了马中两国青年在马来西亚进行为期6天的实地考察和交流。
在浙江省政府与北京大学签署合作协议的推动下,促成浙江外国语学院与北京大学之间的学术合作,北京大学派出了两名学生随同浙江外国语学院20名大学生来马参与研学活动。本次活动的参与人数,相比上一届增长了一倍。
在马来亚大学校区,团组成员获得马来亚大学中文系主任潘碧华博士、高级讲师谢依伦博士等校领导的热情接待,并与来自马来亚大学的谢依伦博士、东盟茶组织的黄宇琛秘书长围绕茶文化、文学及产业发展等课题,展开一场马中茶文化学术研讨活动,共同探索马中茶文化的交融与差异。
团组成员实地探访了位于甲洞的九鼎香茶行(大益茶经销商)及老茶行贸易有限公司两家茶企。九鼎香主管戎伟德及大益茶马来西亚负责人黄卫忠向团队无私分享了中国茶在马来西亚传承与发展的过程,包括传统茶在面向不同族群和新茶饮趋势下积极寻求创新突破与拓展空间。
“我是从2012年起经营茶业后才开始学中文的。”老茶行总经理陈锦鑛以一口流利的中文陈述他与茶业的渊源,展示了茶作为传承中华文化载体的重要地位。
研学营最后一站,团组成员来到了彭亨州金马伦著名的BOH茶园,考察我国茶园生态与茶叶生产技术。在BOH品茶师桑吉塔(Sangeetha)的亲自示范和讲解下,学生们领略了泡茶和品茶的要诀。
团组成员出席了在吉隆坡餐厅——陈年山庄(Tannin Hill)举办的茶食沙龙暨证书颁发仪式。陈年山庄是一家以推广中国茶为使命的餐厅,创办人陈万隆在店内设宴款待团员,每道料理都会搭配不同品种的茶,包含乌龙、铁观音、寿眉等,向学生们展示每种茶的独特魅力,以及中国茶的丰富多样性。
当天彭亨州劳勿区国会议员邹宇晖应邀出席茶食沙龙,他在致辞中表示,“在马中建交50周年的历史节点上,你们的到来显得意义非凡,透过茶文化的交流,从以茶会友到共同探讨未来马中关系,让两国的友谊更加紧密,在马中互延长免签的政策下,期待未来两国展开更多不同领域的交流,共创马中关系下一个黄金50年。”
“在茶香中共望未来,在味觉中共筑友谊。”同样莅临现场共襄盛举的马来西亚茶业商会会长陈祈福形容,茶食沙龙具有重要意义,透过两国青年相聚一堂,进一步共同畅谈马中友谊和合作的未来。茶与食的相遇不仅是一场味觉的盛宴,更是文化和艺术的深度交流。
浙江外国语学院项目负责人李娜副教授在致辞中感谢各方给予的支持,让马中茶文化交流得以从线上往线下拓展,进一步推进产学研结合。
第一次来马来西亚的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博士生王京晶表示,马来西亚华人社会与中国拥有共同的语言、共同的文化语境,不仅让她倍感亲切,也冀望未来能够将茶文化的媒介作用发扬光大,促进马中之间的友谊关系。
浙江外国语学院旅游管理系学生任佳瑶感到非常荣幸能够来到马来西亚,让她有机会亲身体会这里的人文、地理和文化,以及丰富的茶文化。她诚挚邀请马来西亚的青年们未来也能够前往杭州,感受当地的诗情画意,以及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马中文化旅游促进会会长陈晓葶表示,第二届研学营获得了彭亨州政府及更多优秀的大学、企业等单位的支援和协作,使得本次活动顺利展开,并且活动质量相比上届来得更具深度和广度,为未来马中文化交流搭建了更宽广的平台。